WFU

2018年9月6日 星期四

小孩的蛋蛋不見了? 隱睪症



作者:魏晉弘

當小男孩還在媽媽肚子裡時,在賀爾蒙複雜的作用下使得睪丸從腹部往陰囊移動,在出生的時候固定在陰囊裡。

如果這個過程發生問題,導致睪丸下降沒有完成、卡在腹股溝處,或是跑錯了地方,都稱之為隱睪症。


隱睪症需要治療嗎?


需要。

睪丸怕熱,需要的溫度大約比體溫低2.5~3度,陰囊的功能就是幫忙維持這個適當的溫度。溫度高時會放鬆散熱,如泡熱水澡時;當溫度低的時候就會收縮保暖。

睪丸離開陰囊,高溫會傷害睪丸中製造精子的細胞,長期下來睪丸萎縮、精子產生不足或不孕。

另外,長期溫度的影響,也會使得睪丸容易長出腫瘤。如果睪丸一直停留在腹腔中,長大後產生症狀發現的時候,已經是有腫瘤了。

將睪丸手術固定至陰囊,可以讓睪丸處在適宜的溫度,同時可方便洗澡時可以自我檢查是不是有變化。


怎麼確定是隱睪症?


身體檢查是確定隱睪症最佳的方式。一般來說,睪丸能夠被輕輕的拉到陰囊的底部時,就是正常的; 相反的,如果拉不下來、或是緊緊的,就是隱睪症了。

如果是摸不到睪丸的情形,超音波有時可以幫忙找到腹腔內的睪丸,但無論在超音波下有沒有發現,仍然建議進行腹腔鏡確定睪丸的位置。


什麼時候手術比較好?


剛出生的嬰兒是不建議手術的。臨床上的經驗是出生後睪丸還是有可能往下降,但是要下降到正常的位置是很少見的,不過愈靠近陰囊,手術的難度就會減少,所以一般來說會先觀察幾個月,。

目前手術的年齡是6個月~1歲,和從前的2歲相比提早了不少,好處是能減少睪丸暴露在高溫下的時間,保留多一些精子生成的功能。


隱睪症的手術如何進行呢?


進行的手術就是睪丸固定術,我們根據睪丸的位置來決定不同的方式。

對於睪丸位置較靠近陰囊的小朋友,只在陰囊單一切口進行手術。

對於摸不到睪丸的小朋友,建議使用腹腔鏡來確定睪丸是不是在腹腔內,還是在出生前後就已經萎縮了。

當睪丸的位置愈高愈靠近腹腔,需要拉到陰囊的距離就愈遠,這時手術後睪丸血流不足而萎縮的機會就更高。腹腔鏡對於睪丸在腹腔內的情形能提供一些特別的優勢。

腹腔鏡手術能夠避免手術中對血管過多的拉扯造成傷害,進而影響血流供應,同時也能夠游離出血管最大的長度,讓我們更容易將睪丸從腹腔拉到陰囊。

我們通常採取一階段的手術,即使面對腹腔睪丸的情況也一樣。


手術後需要注意什麼?


手術後短期比較擔心的睪丸萎縮,特別是在腹腔裡的睪丸,因此需要持續追縱。

由於出生前後溫度的關係,受影響那一邊的睪丸體積會比較小,精子生成的功能也比較差,這種狀況會一持延續到成人。

單側隱睪對於男性賀爾蒙生成的影響不大,青春期及第二性徵的發展是沒問題的;但如果是兩側隱睪就需要長期追蹤觀察,少數患者也許需要給予治療。

隱睪症的小朋友終其一生得到睪丸腫瘤的機會明顯比常人高,特別是雙側隱睪的小朋友。發病的年紀通常是成年之後,因此我們必須教導小朋友常常自我檢查,在青春期後如果還有發現睪丸硬塊或是增大,需要儘快就醫。


也許你還想知道



剪舌繫帶可治療講話大舌頭?




2018年8月13日 星期一

鈕扣型胃造瘻–方便及尊嚴的進食方式




當小朋友從口進食有困難,長期從鼻胃管餵食時,胃造瘻是一個需要考慮的選擇。國外對於胃造瘻的接受度相當高的,常常幾個星期還是無法經口進食,就會建議胃造瘻;在台灣相對是保守許多,為了避免手術,常常看到小朋友或長輩仍然傾向使用鼻胃管。

以下提供一些目前胃造瘻的發展及個人經驗。


胃造瘻有什麼好處?


從鼻子裡拖著一根長長的管子,首先就是明顯的不適感;雖然並非惡意,但身旁的人總難免多看幾眼,多少影響自尊。而且造成日常活動上的不方便是容易想像的,時時都要擔心這一根管子。

當管子持續的在鼻腔及食道裡,而對黏膜造成壓迫,長期下來容易有潰瘍發生。鼻孔只有兩個,對於呼吸肯定也會有影響。

胃造瘻其實是藏在衣服內,不被其它人發現;進行各種活動或是復健可以充份的將注意力放在目前進行的事物上,不會分心;當然少掉了管子,也就沒有潰瘍的問題了。


胃造瘻傷口很難照顧,一直不好?


以個人經手過患者的經驗,初期傷口癒合的過程會有一些分泌物,照顧上每天換藥一兩次即可。有時會出現肉芽組織,經過幾次的傷口處理,幾個月後最終大都可以達到上面照片裡的狀況

洗澡不必擔心,洗完後用毛巾擦乾,不需覆蓋紗布,讓照顧者的時間及精力不必消耗在這上面,應該花在美好的小朋友身上。

有些時候有病人因為胃造瘻的傷口問題,從其他地方來尋求幫忙,銀離子敷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以讓傷口恢復的比較好。


手術要如何進行?


我們是採用腹腔鏡微創手術。在大部份的情形下,肚子上只會有兩個小傷口,一個在肚臍深處(彥伯說是bellybutton,柯p說是umbilicus,其實都對),另一個就是胃造瘻本身的傷口。也就是說,在肚子上是沒有明顯的傷口的。

同時我們直接放置鈕扣型胃造瘻,鈕扣型胃造瘻的好處是緊貼住腹壁,讓小朋友的活動上會更自由;同時因為鈕扣型胃造瘻會和傷口卡得相當緊,所以和水球胃造瘻比較起來,不易脫落。

對於比較大的小朋友,有時額外需要另一至二個一公分左右的傷口。


用胃鏡來放胃造瘻好嗎?


經皮內視鏡胃造瘻是一種常用的方式,和腹腔鏡各有其優點,選擇上可以和醫師討論。

但是經皮內視鏡胃造瘻無法直接放鈕扣型,雖然之後可以換成鈕扣型,兩種型號大小上有時有些差距需要克服,家長也需要去適應不同的胃造瘻。


會有食物從胃造瘻跑出來嗎?


鈕扣型胃造瘻有兩道防止逆流的結構,一個鈕扣的蓋子,而在裡面還有另一個逆止閥,來避免胃的內容物跑出來。如果一直發現逆流的情況,那應該就是該換胃造瘻了。


換鈕扣型胃造瘻管會不會很麻煩?


一般來說3~6個月健保給付可以更換,當然常常有小朋友是用到一年或更長的。

可以在門診進行,更換時會有些許的流血及疼痛,但很快就會恢復。

你也許有興趣


小朋友鼠膝部鼓鼓的,是不是疝氣啊?


剪舌繫帶可治療講話大舌頭?



聯絡我們


chinhungwei@yahoo.com.tw



2018年8月8日 星期三

順行性灌腸-馬龍式手術



順行性灌腸-馬龍式手術


馬龍式手術在國外已經有二、三十年的歷史了,接受手術的患者包括各種原因造成的嚴重便秘或無法控制排便,幫助他們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

馬龍式手術的做法是將闌尾接在腹壁上,當需要灌腸的時候,將管子從開口放入、經由闌尾、一直到大腸的開端,進行順行性的灌腸。我們習慣將馬龍開口隱藏在肛臍的深處,從外觀看起來不容易發現

感謝醫學科技的進步,以前需要在腹部開一條長長的傷口,一直到現在多數以腹腔鏡微創手術進行,目前我們的做法是以單孔腹腔鏡進行手術,只需要肚臍一個小小的傷口,減少術後疼痛及增加美觀


為什麼需要考慮馬龍式手術?


小朋友年紀愈大之後,對身體的自主性會愈來愈強,對於每天從屁股的治療的抗拒肯定更加明顯,同時也不願意讓家人接觸自己隱私的部位。

因為是由上而下順行性灌腸,比較不會引起劇烈的腸蠕動,腹痛情況會輕。

從馬龍灌腸時,只需要直接坐在馬桶上,放入管子進行,不必先躺在床上,也不用擔心從床上移動到廁所的過程中弄髒環境。也因為省去了在床上的階段,整個過程耗費的時間常常是可以縮短的。

我們一直希望能儘早幫助小朋友認識自己和別人不一樣的身體,學會照顧自己。馬龍式手術的好處,從配置灌腸液、放置管子、到完成廁所時間,可以全程自行操作,讓小朋友學習參與自己的身體照顧。


什麼時候做馬龍式手術比較好?


當小朋友可以從腸道管理中保持乾淨之後,馬龍式手術是一個讓生活更方便的選擇。

一般年齡上的建議是在3~4歲之後、上小學之前是可以考慮的時間,因為這段時間還沒上學,小朋友和照顧者有比較多的時間去適應馬龍,這時進行單孔腹腔鏡手術相對是比較容易的。

如果想要再等待長大後,觀察是不是能夠控制而不需要灌腸,肯定是可以的,馬龍式手術是一個選擇,並不是絕對。


管子要一直放在身上嗎?放管子的時候會痛嗎?


當開始灌腸時,將管子放入,等灌腸液完全進入之後,即可移除管子;每天管子在身上只有這一小段時間,大約只有5~10分鐘,或更少,平常的時候不會有管子在身上,外觀看起沒有特別的差異,小朋友可以盡情享受日常的活動。

一般放管子的時候會有感覺,但不會疼痛,反而是恐懼的成份比較多一些,而害怕的情緒有時會讓小朋友覺得很痛。因此,我們和家長需要一起告訴小朋友「放的時候會有感覺,但是不會痛」,幫助小朋友克服不安的感覺,並且接受「放管子是不會痛的」的事實。


便便會從肚臍跑出來嗎?


為了預防這個問題的發生,每一次馬龍式手術中,我們都會特別進行抗逆流的步驟,來避免這樣的情形發生。

目前接受手術的患者中,尚未發生便便從肚臍跑出來的情形,只有一個小朋友在拉肚子時,發現有滲液,頻率一個月少於一次,其他時候同樣保持乾淨。


灌腸的量需不需要改變?


從馬龍灌腸的劑量和腸道管理是一樣的,不需任何改變。


對營養吸收會有影響嗎?


包括腸道管理以及馬龍,灌腸的部份只限在大腸,營養主要吸收的部份是在小腸,因此不會影響營養吸收 。

闌尾在人體不具有消化任何營養的作用,也不會造成影響。


以後會闌尾炎嗎?


這算是馬龍式手術的一個附加好處,將來不太容易發生闌尾炎。

因為目前闌尾炎發生的原因是闌尾管腔阻塞,內容物無法回到大腸而堆積在闌尾,細菌因此增生產生發炎。馬龍式手術後,每天放置管子的情形下,闌尾阻塞而引起發炎的機會是相當低的。


如果將來不用了,怎麼辦?


將來當小朋友能夠控制排便時,可以選擇讓馬龍留在那,在重要場合前灌腸作為保險,或是進行手術將闌尾移除,可以和醫師討論。


聯絡我們


chinhungwei@yahoo.com.tw


想知道更多關於


無肛症及泄殖腔異常



2018年6月26日 星期二

如何對抗紅屁屁?




紅屁屁是嬰兒普遍的問題,雖然不是一個特別疾病,會給家庭帶來巨大的困擾及壓力。特別是吃母奶的小朋友,因為母奶有利便的效果,常會讓小朋友每天解便的次數高達十次,而粉嫩的屁屁長時間泡在便便裡的結果就是紅屁屁,有時會產生嚴重的破皮。

除了喝母奶之外,如先天性巨結腸或無肛症的小朋友,接受直腸肛門手術或關閉大腸造瘻(人工肛門)之後,常常一天解很多次軟便或水便而有紅屁屁,無論較大的小孩或是成人,如此的排便型態均容易導致肛門周圍的皮膚缺損。


預防勝於治療


當小朋友的解便次數變多,屁屁開始有點紅紅的時候,就應該預防性的給予藥膏或是貼上人工皮來保護傷口。如果等到皮膚出現傷口之後,一是小朋友會特別疼痛 ,二是傷口會出現分泌物,處理上更麻煩。


切棉+洗屁屁,溼紙巾OUT!



溼紙巾內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化學成份刺激皮膚,應減少使用。清潔屁屁時,建議以清水洗淨,再以毛巾按壓吸乾水份,擦拭容易損傷己經脆弱的皮膚,應該避免。另外,可以到藥局或醫療器材行購買切棉,加入煮沸過的冷開水,就可以撕成一片一片,來清潔小屁屁,在外出時特別好用。


氧化鋅藥膏


氧化鋅可以減緩皮膚紅腫的情形,常常用在紅屁屁上。世面上有很多的氧化鋅藥膏,我們常用的是DESITIN, 效果佳,但由於國內沒有代理商,所以必須從網路上購買。記得,當屁屁開始紅紅的時候,就要儘快使用,已經破皮了之後,效果就不好了,這時需要使用人工皮。


凡士林


比較起氧化鋅,目前我更會建議使用凡士林 。

凡士林對於皮膚具有低過敏及低刺激的特性,能夠隔離便便對於皮膚直接接觸,維持皮膚溼潤,增加修復的時間。同時不像氧化鋅有明顯異味,在早期即可使用預防。


人工皮




在肛門兩側貼上人工皮,可以保護傷口,減少屁屁和便便接觸的時間;另外,人工皮有加速傷口癒合的效果,雙管其下。但是壞處是,貼人工皮需要一些經驗的累積,才能維持較久的時間。

在貼之前,必須將屁屁洗乾淨,將水份擦得愈乾愈好;剪下適當大小的人工皮,貼在肛門兩旁,覆蓋傷口,在人工皮的邊緣可以輕輕的施加一些壓力來加強黏著度。剛開始可能過幾個鐘頭人工皮就掉下來了,經由練習,維持時間可以愈來愈長,理想狀況是一天換一次即可。人工皮的品牌建議Duoderm或是Comfeel,選擇”薄”的人工皮。


灌腸


大部份的小朋友經上述方式可以讓屁屁獲得改善。最後這個方式是為了一些接受過手術,或是已經採取上述方式仍未見改善的小朋友。每天早晚一次的灌腸,可以讓大部份的便便在這兩次灌腸中解出來,因此解便的次數會減少,保持乾淨的時間增多,傷口就能再幾天內恢復。灌腸液的選擇請諮詢醫師。


如果有問題,歡迎和我們聯絡。


chinhungwei@yahoo.com.tw


2018年3月9日 星期五

脊柱裂不是婚姻及孕育下一代的跘腳石

作者:魏晉弘



神經管缺陷(如脊柱裂)的小朋友對於家庭來說常常是沉重的負擔,特別在一開始時更是讓人手足無措,我們需要做的是了解這個疾病,以及去面對它,接受它,帶領我們的小孩一同成長進入社會。


脊柱裂不是誰的錯,是可以預防的


脊柱裂是多重原因造成的,95%不是家族性的病例。而我們也知道,一個媽媽前一胎是脊柱裂的寶寶或是三等親內有脊柱裂,會有較高的機會將來生出脊椎異常的小寶寶,這個事實讓我們的病患或家長對於懷孕擔心猶疑,。

我們希望所有受影響的小朋友、大朋友、及家庭,都能過著和一般人相同的生活,其中當然包括懷孕生子。因此美國疾病管制局(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及小兒科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早在20年就提出對葉酸的使用可減少神經管缺陷的發生。


該如何預防呢?


對於一般女性開始有受孕能力及開始有性行為之後,建議開始每天規律使用0.4毫克(0.4 mg)/天。在美國疾病管制局及中國北京大學長達20年的研究中發現,可以降低41%的發生率,而在高盛行率的地區,可下降達85%。

由於懷孕常常在預期之外,而葉酸的使用必須從懷孕前1~3個月開始直到妊娠3個月,因此建議婦女在進入生育年齡時,每天固定使用綜合維他命(其中需包含0.4毫克的葉酸),來作為預防。

如果媽媽本身就是患者或是前一個小孩受到影響,葉酸的建議劑量為4.0毫克/天,也需要在懷孕前1~3個月到妊娠3個月使用,可減少71%的發生機會。由於其為一般劑量的10倍,因此必須至門診由醫師處方開立,不可自行服用加倍劑量的綜合維他命,因為其中某些劑量過高的維他命可能會有不良反應。

目前研究並沒有觀察到在這高劑量下會出現明顯的併發症,同時更高的劑量也沒能有進一步的幫助。

有一些食物中富含葉酸,可在平日的飲食中多攝取,如豆類、碗豆、箕豆、柳橙、青花菜、蘆荀及深綠色的葉菜類。

以上可以減少發生的機率,雖然無法保証可以完全避免,但其風險已經顯著降低,不應成為婚姻及懷孕哺育下一代的阻力。


想知道更多關於脊柱裂?


我的小孩是脊柱裂,便便都很痛苦, 怎麼辦?




2018年3月6日 星期二

無肛症的小孩將來可以控制便便嗎?

作者:魏晉弘 醫師





在小朋友的重建手術之後,父母親擔心的事愈來愈多,門診裡幾乎每一位家長都會提出的問題:

「他將來有辦法控制排便嗎?」

這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問題,我們需要許多小朋友的資訊,其中包括了無肛症的類型、薦椎發育及有沒有脊髓異常。正確的分類、X光及核磁共振的檢查可以幫助我們預測小朋友未來的控制功能。

如果小朋友有以下情況,將來有較高的機會能夠控制排便的:

  • 直腸會陰瘻管 
  • 直腸前庭瘻管 
  • 直腸尿道球狀部瘻管 
  • 無瘻管 
  • 泄殖腔,共通段小於3公分 
  • 薦椎發育好 
  • 無脊髓異常 

如果小朋友有以下情況,將來能夠控制排便的機會較低:

  • 直腸尿道前列腺部瘻管 
  • 直腸膀胱頸瘻管 
  • 泄殖腔,共通段大於3公分 
  • 泄殖腔外翻 
  • 薦椎發育差 
  • 有脊髓異常 

無肛症分類


首先講到無肛症的分類,這是最重要的因子,但是在現今的醫學單純以高位或低位已經無法給我們足夠的資訊。

許多家長帶著小朋友到門診時,僅僅說小朋友是高位,但高位的無肛症其中卻可能包含了3~4 種異常,這幾種不同的類型代表的是非常不同的癒後。例如,直腸膀胱頸瘻管能夠控制的機會只有10%,而直腸尿道球狀部瘻管卻有80%。

手術前仔細的檢查來確定無肛症類型,不只決定手術方式的選擇,對於手術後的照顧也是無可取代。


薦椎發育


薦椎是指脊椎骨最末端的那一部份,也就是尾椎。排便及排尿的功能是受薦椎神經的支配,因此薦椎發育愈好,神經支配功能就愈發達;相反的,發育愈差,控制的能力就愈差。

在少數的情況下發現薦椎分叉或是只有一半,這很可能代表著薦椎和直腸中間有一顆腫瘤。這通常是良性的,但常常是和脊髓是有關連的,也嚴重的影響功能的發展。手術切除通常是需要的,一是確定腫瘤的特性,另外更重要的是避免將來變成惡性腫症。

一張的X光加上醫師的專業,可以很快的評估薦椎的狀況。


脊髓異常


無肛症和脊髓有什麼關係呢?關係很大!!

在我們的病人群中,有高 達30%的小朋友是有脊髓異常的,這是個很驚人的數字,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但這個比率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研究相去不遠,代表脊髓異常確實發生在無肛症的小朋友中。

低位無肛症是不是比較不會有脊髓的問題?不是。所有的無肛症小朋友都有一定的機會得到,根據我們的經驗無論是高位或是低位,每一種類型的發生率是差不多的。

我們曾經看過低位無肛症同時有兩種脊髓異常,也看過術後多年且排便正常的小朋友,至門診咨詢安排檢查後才發現。

現今國際的共識是脊髓異常對功能有不好的影響,但各種脊髓異常的影響程度還沒有確實的答案。對於排便可能會增加便秘的程度,或者是讓控制的能力減弱,有些情況將來可能會影響到膀胱或下肢的功能。

脊髓異常需要手術嗎? 每一個小朋友的狀況不同,需要由專業的小兒神經外科醫師評估。手術不是為了讓功能有立即的改善,而是為了將來減少惡化的機會及程度。

因此我們的建議是,當小朋友六個月時進行脊椎核磁共振檢查,再次強調,所有無肛症的小朋友都應該接受脊髓的檢查。

不是0,也不是100


如果我們將功能從0~100打分數,大部份的小朋友是介於中間。每個小朋友情況都非常不同,所以需要有上述足夠的資訊。即使如此,我們還是很難百分之百的預測,這時從觀察小朋友排便的狀況也提供很多資訊。

當小朋友一天只有排便1~2次,其他時間都沒有滲便,同時可以感覺到便意,跟你說「我想便便」,這是屬於比較好的;如果小朋友每天解很多次,每次都只有一些些,也感覺不到便意,這是屬於比較不好的,將來控制的能力就比較差。

雖然有些小朋友是屬於控制機會比較低的,但是我們不會直接宣判完全不可能,因為隨著年紀及身體的成熟,還是可能有一些機會的。而主要問題在於,在小朋友能夠控制排便之前,要怎麼保持排便的乾淨?

曾在遇過一位15歲的青少年,他及他的母親都說能夠保持乾淨,一週僅有幾次的滲便,聽起來是不錯的。但是代價是這個病患每天必須待在馬桶好幾個小時,常常上課途中就去廁所,幾乎無法進行其他的事情。

而更多的小朋友在學校因為滲便或失禁,受到異樣的眼光及對待,這些壓力對於小朋友來說,是相當巨大的。他們不懂如何去說出來,也無法完成父母親及同儕對他們「基本」的期待,只是覺得沮喪、挫折。

當我們遇到排便無法控制的小朋友,對他們說「讓你可以不用穿尿布,屁屁都很乾淨,好嗎?」,看著臉上的表情,就可以知道這是他們非常想要的,也是他們應該有的。

所有的小朋友都應該和照片一樣自在的玩耍,不受任何限制。對於三歲以上或是已屆學齡的小朋友,如果無法有良好的控制,腸道管理可以幫助保持每天24小時的乾淨。


聯絡我們

chinhungwei@yahoo.com.tw



還想了解更多?


馬龍式手術

我的小孩一直解在褲子裡,沒辦法控制,怎麼辦?


2017年11月28日 星期二

小朋友鼠膝部鼓鼓的,是不是疝氣啊?


兒童腹股溝疝氣

作者:魏晉弘




我的小孩有時候「改邊」鼓鼓的


是的,這就是疝氣最明顯的症狀。

當小朋友哭閙或肚子用力時,腹股溝的地方會像吹氣球一樣澎出,摸起來有時會有咕嚕咕嚕的聲音,等到停止哭閙或放鬆後就會縮回去。

對於較大的小朋友,通常晚上洗澡的時候會比較明顯,早上起床時會看不太出來。因為整個白天小朋友跑跑跳跳,腹腔裡的壓力一直向下擠壓讓器官掉出來,所以在晚上就很容易比較出兩邊的大小不一樣;晚上睡覺時,腹腔裡的壓力是最小的,因此早上有時兩邊會看起來差不多。


疝氣是因為太愛哭才跑出來的 ? 


在胎兒時期,小朋友的睪丸是在腹腔裡,會經過一個通道 ( 醫學上叫processus vaginalis,鞘狀突 ) 下降,出生前在固定在陰囊裡,同時這個通道會完全閉合。

兒童腹股溝疝氣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通道沒有閉合完全,形成疝氣孔洞,腹腔裡的內容物經過該通道進入了鼠膝部或是陰囊,跑出來的器官在男生常常是小腸而女生常是卵巢或是輸卵管,這就是大家看到的腹股溝疝氣了。

所以疝氣洞是天生的,不是愛哭才有疝氣。哭不會改變有沒有洞的事實,只是讓疝氣跑出來讓我們看到。


女生也會有疝氣?


是的,女生也可能會有。即使在女生,也是有疝氣通道的,自然也有機會在關閉的過程中發生問題而最終形成了疝氣。

但是和男生不同的是,由於女生沒有睪丸需要下降到陰囊的過程,所以通道的關閉較男生早,之後發生疝氣的機會也比較低。根據台灣的資料,女生發生疝氣的機會大約男生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另一個不同的地方是,通常男生掉進疝氣洞的是腸子,而女生掉下來的是卵巢或輸卵管,如果卡住時間久了,一樣有機會受傷。


陰囊水腫


在新生兒是滿常見的情形,大部份發生在男生,但在少數的狀況下女生也會有水腫。主要是因為水積在陰囊中,兩側會明顯不對稱,有時水腫的位置會在鼠膝部,這時和疝氣不容易區分。

新生兒的陰囊水腫大部份不需要處理,會自行消失;當小朋友兩歲以後發生陰囊水腫,則建議手術治療。由於大部份的陰囊水腫的疝氣孔洞是沒有閉合的,手術的方式和疝氣類似。


疝氣一定要動手術嗎? 會不會自己好?


這是一個很多父母親都會問的問題。

一般我們會建議在小朋友狀況穩定時,儘早接受手術。當時間拖延的愈久,疝氣洞通常會更大,組織間沾黏會更嚴更,增加手術的難度。

最擔心的是當疝氣掉下來回不去,我們叫「拑頓性疝氣」,白話叫「卡住」。卡住的時間久了,睪丸的血流會受到阻礙,可能會壞死,有時腸子也會受傷。

小嬰兒是睪丸最容易受傷的一群,因為他們不會說話只會哭,容易被忽略,加上血管又特別細,所以過去看到過睪丸壞死的幾乎都是嬰兒。

因此,為了避免併發症,建議儘早手術治療。

疝氣會自己好嗎 ? 有機會,但真的不高。大運彩投注都要選中獎機會高的了,我們醫生的建議當然也是往機會高的那邊去選擇囉。


建議使用腹腔鏡進行疝氣手術


其實個人是接受小傷口的傳統手術的訓練,手術時間短,復發機會 1%左右,後來發現腹腔鏡可以提供其他好處是傳統手術沒有的:

  • 保護血管及輸精管:腹腔鏡在進行手術時,幾乎不會去碰觸到睪丸的血管及輸精管,能夠非常有效的避免血管及輸精管的傷害。

  • 微乎其微的傷口:男生的傷口有三個,一個在肚臍,隱藏在肚臍深處,另外兩個在肚臍左右兩旁不到0.5公分,癒合後非常不明顯。而女生是採用單孔腹腔鏡,只有肚臍的傷口,很難去發現。下圖為小男生手術一年後的傷口。


  • 減少陰囊腫脹:傳統手術無法避免對血管及輸精管的拉扯,導致部份組織出血及腫脹;腹腔鏡只針對疝氣修補,大幅降低腫脹的程度。

  • 避免睪丸沾黏:少數的情況下,手術後睪丸會黏在傷口下,造成睪丸的位置不在陰囊,而在較高的位置,形成後天穩睪症,這時需要再次手術將睪丸固定至陰囊中。腹腔鏡手術可以有效避免這種情形。

  • 發現對側的疝氣:腹腔鏡能從腹腔裡發現對側的是否有疝氣孔洞,如果有,可以在同一次手術完成兩側的修補,減少未來手術的機會。


小嬰兒或早產兒,要等大一點再手術嗎?


每位醫師的經驗及醫院配置不同,對於小嬰兒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個人的建議是,當小朋友沒有特殊的身體狀況,雖然沒有急迫性,但應儘早接受手術的。主要是因為過去因疝氣卡住造成器官受傷的病例,雖然數目不多,以嬰兒佔較高的比率。因此再說一次,為了避免併發症,建議儘早手術治療。

如果是早產兒,那需要考量的因素就比較多了,包括了呼吸狀況、是不是需要使用呼吸器、還有成長情形。通常,會在體重高於2000公克才會考慮手術,但最終手術時機需要和兒科醫師一同討論決定。

住院通常是需要的。小於3~4個月的嬰兒或早產兒,在全身麻醉後需住院觀察呼吸情形,穩定之後一般在隔天出院。

嬰兒或是早產兒的疝氣手術是相對較困難的。由於其中重要的構造,如血管及輸精管,都非常的細小,需要特別仔細的去保護。另外,另一邊腹股溝是不是也有疝氣需要同時手術,一直是爭論的問題。

有人認為同時手術可以減少再一次的麻醉,有人則認為不必要的手術可能讓對側的血管及輸精管有機會因手術而受傷。其實,兩種說法都有道理,不過以傳統手術來說,就是無法滿足同時兩種需求,這就是我們選擇腹腔鏡手術的原因。

腹腔鏡疝氣手術在過程中幾乎不會去碰觸到重要的血管及輸精管,同時可以去發現另一邊是不是有疝氣孔洞,減少不必要的對側手術


需要補人工筋膜嗎?


成人的腹股溝疝氣是因為腹壁肌肉無力,使得腹腔裡的器官突出形成疝氣,因此需要補人工筋膜來加強無力的腹壁;兒童腹股溝疝氣僅需將疝氣孔洞修補,不需人工筋膜。


手術準備事項


全身麻醉。

足夠的禁食時間。

手術時間約30~4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