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顯示具有 便秘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便秘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9年4月11日 星期四

小孩長期便秘,可能是巨結腸嗎?



便秘和巨結腸的同時發生不算少見,但在繼續說明之前,大家需要先了解「巨結腸」代表的意義是什麼。

巨結腸就如字面上的意思,指大腸變得很巨大,多數的原因為出口阻塞,可能是便秘、腫瘤、狹窄、發炎等等。

巨結腸是臨床中觀察到的狀況,不算是一個確切的疾病。

當小朋友排便不順,便便就會堆積在大腸中將腸道撐大,而擴張的大腸又堆積更多的糞便,便秘變得更嚴重,形成惡性循環,這算是後天性的巨結腸。

而大部份的家長擔心的是先天性巨結腸,以下將就這一個先天性巨結腸說明。


先天性巨結腸,赫普隆氏症(Hirschsprung disease)


其原因為遠端大腸及直腸缺乏神經結細胞,沒了有這種細胞的幫忙,受影響的腸道無法放鬆讓便便通過,而造成排便出口阻塞,近端的腸道因阻塞而擴張,形成了巨大的結腸。

由於這種情形是從胚胎發育時開始的,稱之為先天性巨結腸。


除了便秘,還會有什麼症狀?


先天性巨結腸的特別在於,它是因為大腸直腸無法放鬆造成的功能性阻塞,而不是因為物理性壓迫造成的管路不通,所以有些小朋友仍然能夠解便,造成診斷的時間相對較晚。

只是當堆積的便便愈多,大腸就會撐得更大,處理上會相對麻煩。

在新生兒時期,可能出現的情形胎便解出的時間延遲、肚子脹、嘔吐,大一些的小朋友則以長期便秘是最常見的。

除了便秘,先天性巨結腸讓人擔心的是腸炎,發生的機會是明顯較高的,而且有時會相當嚴重。


要如何確定是先天性巨結腸呢?


當臨床上懷疑先天性巨結腸症時,會做大腸攝影。

一般來說直腸會比乙狀結腸大,但在這些小朋友,我們會發現乙狀結腸反而是最大的部份。這段由大(乙狀結腸)變小(直腸)的部份,稱為過渡區 (transition zone) ,這段也是有神經結及沒有神經結腸段的交界處。

大腸攝影做為結構上的判斷,如果將來需要手術時,可以藉此了解需切除腸段的長短。

確定診斷需要肛門切片,檢查神經結細胞。

如果小朋友小於一歲,可以直接在門診進行抽吸切片(suction biopsy);但如果小朋友年紀較大,比較難配合,且抽吸切片的標本大小也可能不足以診斷,所以需在麻醉下進行切片手術,術後即可回家。


分類


根據受影響的腸道部份,先天性巨結腸症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 短段:最常見的一種,影響範圍大約在乙狀結腸至直腸附近。

2. 長段:影響範圍包括部份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及直腸。

3. 全結腸:全部的大腸及部份遠端小腸均無神經結細胞,少數的病例影響範圍擴及大部份的小腸 (extensive total colonic aganglionosis),可能造成短腸症。

4. 極短段:這是很少見的一類,只影響到肛門以上幾公分內,這個診斷其實相當有爭議,醫學界尚未有共識,和自發性便秘以及肛門弛張不能(anal achalasia)很難區分。


僅有少數或是不成熟的神經結細胞,算是先天性巨結腸嗎?


先天性巨結腸的定義為完全沒有神經結腸,且特定酵素活性及神經纖維發育是不正常的;當切片檢查告訴我們有少數或是不太正常的神經結胞,這稱之為先天性巨結腸變異型(variants of Hischsprung disease)。

目前醫學上對於這一群疾病種類尚未完全了解,只知道其便、腹脹之表現,和先天性巨結腸非常類似。現今對於變異型的治識共識為藥物治療,不建議以手術作為第一線的選擇


治療


手術將無神經結的腸段(包含過渡區)切除為主要的方式,將有正常神經結細胞的腸段接到肛門,不過在手術前需視狀況給予準備 。

當小朋友有腹脹、腸炎的狀況,需要先給予抗生素及補充足夠的水份;如果有便秘,則需給予灌腸或是使用軟便劑、瀉藥,其目的在於每天將便便排乾淨,讓腸道裡的黏膜恢復健康,減少術後併發症的發生。


需不需要先作人工肛門(造瘻口)?


這需要視小朋友的狀態而定。

短段的小朋友,大部份在術前可以經由灌腸將大便排出,可以直接進行重建手術。

而長段及全結腸的小朋友,大部份以不明原因腸阻塞或嚴重腸炎來表現,且無法以灌腸將大便排出,因此需要暫時性的人工肛門。


何時適合進行重建手術?


手術適合的時機有幾個重要的條件,大腸能夠規律每天排空,讓腸道本身是沒有發炎、健康的;小朋友也需要處於正常的營養狀態。

如先前提到的,大部份短段的小朋友,能夠以藥物或灌腸達到這些條件,能夠在短期進行重建。

全結腸的小朋友重建手術不宜太早,因為在術後會排便非常多次,造成相當難處理的屁股皮膚缺損甚至潰爛。

因此辛辛那提兒童醫院希望在3歲以後能夠控制解尿之後再進行重建,就是因為當大小便混在一起時,尿布疹會更棘手。

如欲在年紀較小時接受直腸拖出手術,則必須學會一天至少幫小朋友進行至少兩次的腸道灌洗。



聯絡我們


chinhungwei@yahoo.com.tw


2018年3月6日 星期二

無肛症的小孩將來可以控制便便嗎?

作者:魏晉弘 醫師





在小朋友的重建手術之後,父母親擔心的事愈來愈多,門診裡幾乎每一位家長都會提出的問題:

「他將來有辦法控制排便嗎?」

這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問題,我們需要許多小朋友的資訊,其中包括了無肛症的類型、薦椎發育及有沒有脊髓異常。正確的分類、X光及核磁共振的檢查可以幫助我們預測小朋友未來的控制功能。

如果小朋友有以下情況,將來有較高的機會能夠控制排便的:

  • 直腸會陰瘻管 
  • 直腸前庭瘻管 
  • 直腸尿道球狀部瘻管 
  • 無瘻管 
  • 泄殖腔,共通段小於3公分 
  • 薦椎發育好 
  • 無脊髓異常 

如果小朋友有以下情況,將來能夠控制排便的機會較低:

  • 直腸尿道前列腺部瘻管 
  • 直腸膀胱頸瘻管 
  • 泄殖腔,共通段大於3公分 
  • 泄殖腔外翻 
  • 薦椎發育差 
  • 有脊髓異常 

無肛症分類


首先講到無肛症的分類,這是最重要的因子,但是在現今的醫學單純以高位或低位已經無法給我們足夠的資訊。

許多家長帶著小朋友到門診時,僅僅說小朋友是高位,但高位的無肛症其中卻可能包含了3~4 種異常,這幾種不同的類型代表的是非常不同的癒後。例如,直腸膀胱頸瘻管能夠控制的機會只有10%,而直腸尿道球狀部瘻管卻有80%。

手術前仔細的檢查來確定無肛症類型,不只決定手術方式的選擇,對於手術後的照顧也是無可取代。


薦椎發育


薦椎是指脊椎骨最末端的那一部份,也就是尾椎。排便及排尿的功能是受薦椎神經的支配,因此薦椎發育愈好,神經支配功能就愈發達;相反的,發育愈差,控制的能力就愈差。

在少數的情況下發現薦椎分叉或是只有一半,這很可能代表著薦椎和直腸中間有一顆腫瘤。這通常是良性的,但常常是和脊髓是有關連的,也嚴重的影響功能的發展。手術切除通常是需要的,一是確定腫瘤的特性,另外更重要的是避免將來變成惡性腫症。

一張的X光加上醫師的專業,可以很快的評估薦椎的狀況。


脊髓異常


無肛症和脊髓有什麼關係呢?關係很大!!

在我們的病人群中,有高 達30%的小朋友是有脊髓異常的,這是個很驚人的數字,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但這個比率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研究相去不遠,代表脊髓異常確實發生在無肛症的小朋友中。

低位無肛症是不是比較不會有脊髓的問題?不是。所有的無肛症小朋友都有一定的機會得到,根據我們的經驗無論是高位或是低位,每一種類型的發生率是差不多的。

我們曾經看過低位無肛症同時有兩種脊髓異常,也看過術後多年且排便正常的小朋友,至門診咨詢安排檢查後才發現。

現今國際的共識是脊髓異常對功能有不好的影響,但各種脊髓異常的影響程度還沒有確實的答案。對於排便可能會增加便秘的程度,或者是讓控制的能力減弱,有些情況將來可能會影響到膀胱或下肢的功能。

脊髓異常需要手術嗎? 每一個小朋友的狀況不同,需要由專業的小兒神經外科醫師評估。手術不是為了讓功能有立即的改善,而是為了將來減少惡化的機會及程度。

因此我們的建議是,當小朋友六個月時進行脊椎核磁共振檢查,再次強調,所有無肛症的小朋友都應該接受脊髓的檢查。

不是0,也不是100


如果我們將功能從0~100打分數,大部份的小朋友是介於中間。每個小朋友情況都非常不同,所以需要有上述足夠的資訊。即使如此,我們還是很難百分之百的預測,這時從觀察小朋友排便的狀況也提供很多資訊。

當小朋友一天只有排便1~2次,其他時間都沒有滲便,同時可以感覺到便意,跟你說「我想便便」,這是屬於比較好的;如果小朋友每天解很多次,每次都只有一些些,也感覺不到便意,這是屬於比較不好的,將來控制的能力就比較差。

雖然有些小朋友是屬於控制機會比較低的,但是我們不會直接宣判完全不可能,因為隨著年紀及身體的成熟,還是可能有一些機會的。而主要問題在於,在小朋友能夠控制排便之前,要怎麼保持排便的乾淨?

曾在遇過一位15歲的青少年,他及他的母親都說能夠保持乾淨,一週僅有幾次的滲便,聽起來是不錯的。但是代價是這個病患每天必須待在馬桶好幾個小時,常常上課途中就去廁所,幾乎無法進行其他的事情。

而更多的小朋友在學校因為滲便或失禁,受到異樣的眼光及對待,這些壓力對於小朋友來說,是相當巨大的。他們不懂如何去說出來,也無法完成父母親及同儕對他們「基本」的期待,只是覺得沮喪、挫折。

當我們遇到排便無法控制的小朋友,對他們說「讓你可以不用穿尿布,屁屁都很乾淨,好嗎?」,看著臉上的表情,就可以知道這是他們非常想要的,也是他們應該有的。

所有的小朋友都應該和照片一樣自在的玩耍,不受任何限制。對於三歲以上或是已屆學齡的小朋友,如果無法有良好的控制,腸道管理可以幫助保持每天24小時的乾淨。


聯絡我們

chinhungwei@yahoo.com.tw



還想了解更多?


馬龍式手術

我的小孩一直解在褲子裡,沒辦法控制,怎麼辦?


2017年11月25日 星期六

無肛症及泄殖腔異常



無肛症(imperforate anus) 及泄殖腔異常(cloaca anomaly),統稱為直腸肛門異常 (anorectal malformations),在這一些小朋友身上,可以發現肛門開口是在不正常的位置或是沒有開口,因此排便上會受到限制,均需手術重建。


我的小孩是高位、中位、低位?


傳統上,可以分作高、中、低位的異常,但這是在1984年的分類,而現今國際中大家公認使用的分類是2005年的。手機還在用30年前的黑金剛嗎?當然不是,分類當然需要用最新的。



目前2005年的分類


直腸會陰瘻管


這類異常可以發生在男性或是女性中,可以直接進行重建手術而不需要做造瘻口,癒後極佳,有很好的排便控制。由於大部份小朋友仍是有肛門開口,這種異常有時會被忽略,但其位置是不正常的,位於正常位置的前方,因此也被稱為肛門前置。

因為在嬰幼兒期時的便便是水狀,仍可以順利解便,隨著年紀長大,便便開始成形之後,解便就會有困難,因此建議儘早接受手術。

術後病人非常容易便秘,必須時時注意大便的性狀,給予利便飲食,軟便劑或瀉藥,千萬不要輕視便秘的問題,因為這也有可能給小朋友帶來不亞於高位異常的影響。

無瘻管


這一類是很特殊的,在直腸肛門異常中只佔了 5%,但是這 5%中超過一半同時患有唐氏症,而唐氏症且合併無肛症 95%是屬於這一類。其治療方式也比照高位異常先作造瘻口,重建之後再關閉造瘻口。

將來有較高的機會能控制排便。如有唐氏症,需要給小朋友多一點時間及耐心;容易發生便秘,如合併唐氏症,機會及嚴重度更高,在便秘的處理上難度也較高。

直腸尿道球狀部瘻管


和直腸會陰瘻管比較起來,這是較高位的異常,需要先做造瘻口,大約六週之後再進行重建,在擴肛到達理想的大小之後,再將造瘻口關閉。這一類的病人不宜考慮以內視鐿進行手術。癒後佳,約有 85%可以控制排便,長期的照護仍需注意便秘的發生。合併泌尿道異常的機率大約一半。

直腸尿道前列腺部瘻管


這是相當高位的異常,需要先做造瘻口,數週之後再進行重建,部分病人可以考慮以內視鏡進行手術,在擴肛到達理想的大小之後,再將造瘻口關閉。癒後較差,約有 50~60%的小朋友可以控制排便。合併泌尿道異常的機率大約 60%。

直腸膀胱頸瘻管


在男性直腸肛門異常中是最高位的,癒後也最差,僅有 10%可以控制排便,需要先做造瘻口,數週之後進行重建,在擴肛到達理想的大小之後,再將造瘻口關閉,以內視鏡手術為優先選擇。合併泌尿道異常的機率非常高。

直腸前庭瘻管


這類異常通常可以直接進行重建手術,但少部分需要先做造瘻口,癒後佳,可以得到很好的排便控制,但和直腸會陰瘻管一樣,容易有便秘的問題,因此也同樣需要注意大便的性狀,給予利便飲食,軟便劑或瀉藥。

另外這類的小朋友,有將近 10%的機會合併陰道的異常,我們會建議在進行重建手術的同時,也作陰道鏡的檢查,在進入青春期時也要注意月經的規律及定期至婦產科追蹤。

泄殖腔異常


在胚胎時期,泄殖腔出現於第 21天,之後會分化成泌尿道、生殖道及直腸, 泄殖腔異常則是這個階段發生問題,因此會陰部只有一個開口。此為高位的異常,需要先做造瘻口,根據異常的嚴重度數週到 3年之後重建,在擴肛到達理想的大小之後,再將造瘻口關閉。

這一類病人又可分為兩類,一是共同通道小於 3公分 (短段 ),另一為共同通道大於 3公分 (長段 )。短段的癒後較佳,排便控制也較強,但也較容易有便秘的問題;而長段要面對的是無法控制排便,有較高的機會會滲便 (soiling)及大便失禁。


我的小孩需要先做大腸造瘻,還是可以直接肛門重建 ?


如果可以在會陰部看到瘻管開口,包括了直腸會陰瘻管及直腸前庭瘻管,一般可以直接進行重建手術。

如果不是,需先做大腸造瘻,直到檢查確定構造後進行肛門重建,最後才將大腸造瘻關閉,所有重建手術大部份可在6個月內完成。


手術如何進行 ?


大部分的手術僅需一道在屁股中線的切口。

對於直腸膀胱頸瘻管及直腸尿道前列腺部瘻管,需利用腹腔鏡將瘻管處分離後,在會陰部作一個小的切口將直腸拖出。直腸尿道球狀部瘻管則不建議以腹腔鏡手術。


以後小孩能控制大便嗎 ?




數字代表能夠控制排便的機率,直腸會陰瘻管有最好的癒後,而直腸膀胱頸瘻管及泄殖腔- 共通段 > 3公分則是最差的,小朋友能夠有排便控制的機會是較低的。除了異常的種類外,薦椎的發育及脊髓的異常也會影響癒後。

整體而論,無肛症的癒後中,一端是完全正常,可以完全自主控制排便,另一端則是完全無法控制排便,而大部份的病人則是處於中間,或多或少需要醫療上的介入。

我們的目標就是幫助小朋友可以每天能正常的解便,即使小朋友有著高位的異常,癒後不佳,經由藥物或是灌腸的方式(腸道管理計畫),也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樣可以正常上學和建立人際關係,而免於承受大便失禁及滲便所帶來的不良影響;而對於癒後較佳的異常,則要注意便秘的產生,以免併發滲便等嚴重的症狀。


除了排便,還有什麼要注意的嗎?


無肛症其實影響著多個不同的器官,需要關心的不只是排便功能,還有膀胱排尿功能、生殖及性功能。

排便順利與否決定了小朋友及家庭的生活品質;膀胱的功能及可能伴隨而來腎則是導致這些小朋友死亡最大的原因;早期發現生殖系統的異常可以讓小朋友有機會接受重建,成年後有機會進行正常的性行為甚至孕育下一代。

另外,部份的小朋友會出現脊椎的問題,這對未來的癒後及臨床上的判斷及處理十分重要。因此,檢查時會視病人的情形並針對這各方面進行檢查。


手術後要怎麼照顧小孩?


良好的手術是治療的起點,而我們提供的不只是起點,而是會一直在路上陪著小朋友及家長。雖然剛開始會有些緊張、生澀,在我們專業協助下,大部份的家長可以很快上手術後的照顧


聯絡我們


chinhungwei@yahoo.com.tw